辽宁省重要湿地数据更新采购项目的潜在供应商应在线上获取采购文件,并于2023年10月26日 13时30分(北京时间)前提交响应文件。
一、项目概况:
1.全国第三次土地调查(以下简称“三调”)及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等以往数据成果收集、遥感解译。2.对31处省重要湿地开展野外调查核实。3. 绘制31处省重要湿地更新工作图件。
全省陆地总面积14.8万平方公里,共有31个重要湿地,分布在沈阳、大连、鞍山、抚顺、本溪、丹东、锦州、阜新、辽阳、盘锦、铁岭、朝阳、葫芦岛。辽宁省重要湿地总面积约为252962.2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为114044.73公顷。
辽宁省重要湿地明细表
所在市
|
湿地类型
|
重要湿地名称
|
总面积(公顷)
|
湿地面积(公顷)
|
|
1
|
沈阳市
|
人工湿地
|
沈阳仙子湖湿地
|
6646.5
|
3291.8
|
2
|
沈阳市
|
湖泊湿地
|
沈阳卧龙湖湿地
|
11094.65
|
6448.94
|
3
|
沈阳市
|
人工湿地
|
沈阳獾子洞湿地
|
2331.42
|
1834.66
|
4
|
鞍山市
|
河流湿地
|
海城市三岔河湿地
|
13888.98
|
13888.98
|
5
|
鞍山市
|
河流湿地
|
鞍山大麦科湿地
|
7190
|
5430
|
6
|
抚顺市
|
人工湿地
|
抚顺大伙房水库湿地
|
6185.05
|
6185.05
|
7
|
本溪市
|
人工湿地
|
本溪市桓仁水库湿地
|
7498.96
|
7498.96
|
8
|
丹东市
|
人工湿地
|
丹东市凤城玉龙湖湿地
|
742.6
|
742.6
|
9
|
阜新市
|
湖泊湿地
|
阜新阿尔乡湿地
|
614.77
|
614.77
|
10
|
辽阳市
|
河流湿地
|
太子河辽阳段湿地
|
6882.16
|
604.05
|
11
|
辽阳市
|
河流湿地
|
浑河辽阳段湿地
|
3421.8
|
3287.58
|
12
|
铁岭市
|
人工湿地
|
铁岭莲花湖湿地
|
888.31
|
880.17
|
13
|
铁岭市
|
河流湿地
|
铁岭凡河湿地
|
1427.11
|
1427.11
|
14
|
朝阳市
|
人工湿地
|
朝阳市白石水库湿地
|
5334.11
|
5334.11
|
15
|
盘锦市
|
沼泽湿地
|
盘锦市羊圈子湿地
|
10526.53
|
9805.83
|
16
|
沈阳市
|
河流湿地
|
沈阳蒲河东段湿地
|
2650
|
2650
|
17
|
沈阳市
|
河流湿地
|
沈阳蒲河西段湿地
|
1720
|
1720
|
18
|
沈阳市
|
库塘湿地
|
沈阳康平四道号水库湿地
|
1021
|
1021
|
19
|
沈阳市
|
库塘湿地
|
沈阳康平三台子水库湿地
|
1474.6
|
1474.6
|
20
|
大连市
|
滨海湿地
|
大连瓦房店三台乡湿地
|
10576.21
|
6805.52
|
21
|
大连市
|
河流湿地
|
大连庄河仙人洞英那河湿地
|
3574.7
|
617.5
|
22
|
抚顺市
|
河流湿地
|
抚顺清原浑河源头湿地
|
9020.3
|
376.7
|
23
|
丹东市
|
库塘湿地
|
丹东东港合隆水库群湿地
|
8600
|
5600
|
24
|
丹东市
|
河流湿地
|
丹东宽甸蒲石河湿地
|
8431.66
|
4298
|
25
|
锦州市
|
河流湿地
|
锦州黑山绕阳河湿地
|
8350
|
8350
|
26
|
锦州市
|
沼泽湿地
|
锦州北镇闾山湿地
|
3722
|
3722
|
27
|
阜新市
|
湖泊湿地
|
阜新彰武那木斯莱湿地
|
292.8
|
292.8
|
28
|
朝阳市
|
河流湿地
|
朝阳凌源青龙河湿地
|
5438
|
3011
|
29
|
朝阳市
|
库塘湿地
|
朝阳阎王鼻子水库湿地
|
3985
|
3985
|
30
|
葫芦市
|
库塘湿地
|
葫芦岛南票乌金塘水库湿地
|
97514
|
2500
|
31
|
葫芦市
|
库塘湿地
|
葫芦岛建昌宫山咀水库湿地
|
1919
|
346
|
二、项目要求:
(一)资料收集
按照项目的要求、重要湿地的认定不应带入人为矛盾,收集河流、水库、坑塘、沟渠、自然保护地、水源地,辽宁省及以上野生动植物名录、湿地二调、国土三调、国土空间规划、永久基本农田、林地一张图、矿权、重大项目等相关资料数据,涉及发改、林草、水利、自然资源等多个部门,以国土三调数据为底图,严格落实行政、水利局等界线,通过坐标转换、投影换带,空间校正、裁剪镶嵌,融合,相交等地理处理,将所有收集的资料纳入统一CSCS2000地理框架中,形成重要湿地认定的基础数据。
(二)遥感解译
1、建立分类体系
按照《湿地保护法》及《全国湿地资源调查与监测技术规程(试行)》,等文件要求,建立分类系统及代码。
2、建立解译标志
解译标志是能够直接或间接反映和判别地物信息的影像特征等,主要包括形状、大小、阴影、色调、颜色、纹理、图案、位置、布局等直接标志和水系、地貌、植被等间接标志。
3、人机交互解译
(1)信息源制备
1)根据先验知识,对图像上各种物体特征进行选取、分析、比较、推理和判断,然后依据分类体系对的物类进行调整。
2)对图像上的各种关系进行描述,包括:
①图像上的点、线、面关系;
②各种类型地物波谱曲线在不同坐标系中的分布关系;
③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如水系、地形、地表覆盖物之间的关系;
④各类地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和联系等。
3)从系统的地学观点为图像上的属性、类别和关系做解释并做综合分析,得出规律性的认识以及有价值的结论。
(2)图像解译系统
处理遥感影像的相关软硬件系统。
(3)交互环境
采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的可视化环境
(4)交互方式
采用由底向上控制和由顶向下控制两种交互方法相结合的解译方法。
(5)人机交互解译
1)结合目视解译与处理过程,改进自动分类体系
2)融合多源参考数据,如遥感信息之间或遥感与非遥感信息之间的信息,构成一组新的空间信息、一种新的合成图像。
3)利用参考数据和自动化分类体系,进行遥感影像自动化解译,最后进行目视解译调整。
(6)解译比例尺
为保证重要湿地范围内无人为矛盾,保证湿地管理界线准确,在GIS平台下,以1:500比例尺进行采集。
(三)野外调查
根据遥感解译确定好的辽宁省重要湿地边界范围,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辽宁省重要湿地确认标准》(辽林字〔2010〕16号)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以遥感(RS)为主,地理信息系统(G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为辅的3S技术。即通过遥感解译获取湿地型,面积、分布(行政区、中心点坐标)、平均南拔、所属三级流域等信息。通过野外调查、现地访问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水源补给状况、土地所有权等数据。在多云多雾的山区,如无法获取清晰的遥感影像数据,则应通过实地调查来完成。自然环境要素、水环境要素、湿地野生动物、湿地植物群落与植被、湿地保护与利用状况、受威胁状况等的重点调查,以重点调查湿地为调查单位,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别选取适合的时间和季节,采取相应的野外调查方法开展外业调查,或收集相关的资料。
1、湿地块调查内容
(1)湿地斑块名称:根据现有的湿地斑块名称或地形图上就近的自然地物、居民点等进行命名。
(2)湿地斑块序号:按照湿地斑块在湿地区中的顺序填写。
(3)所属的地区名称:根据已有的湿地区名称填写。
(4)湿地区编码:根据湿地编码的相关规定填写。
(5)湿地型:按照得地分类的要求。
(6)湿地面积(公顷):直接填写遥感能像解译的湿地斑块的面积数据。
(7)湿地分布:分行政区和中心点地理坐标填写。
(8)平均海拔(米);填写湿地地块的平均海拔。
(9)所属流域:按照全国一、二、三级流域的分类,填写到三级流域。
(10)河流湿地:需填写河流级别。
(12)近海域海岸湿地:需填写湿地类型,盐度和水温。
(13)土地所有权:分国有和集体所有
(14)主导利用方式:根据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填写湿地的主导利用方式。
(15)湿地斑块区划因子:根据湿地斑块原则填写划分湿地斑块的因子。
2、自然环境要素调查
(1)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调查和收集最新资料获取,野外调查是对湿地设立一定的典型样地进行调查,典型样地的数量要求包含整个湿地的各种资源和湿地类型,对野外难以获取的数据,可以从附近的气象站和生态监测站等收集,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纬度)。
(2)湿地地貌调查
以湿地区内的主体地貌作为湿地地貌,根据野外观察到的地貌类型填写。
(3)湿地气候要素调查
①气温:年平均气温和变化瓶围(℃),注明7月均温和1月均温,极端最低气温,并注明资料年代。
②积温:>=0℃和>=10℃的积温(℃):
③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和变化范围(mm):
④蒸发量:单位:m,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观测值。应统一换算为E601型蒸发器的流发量。
(4)湿地土壤类型调查
通过野外土壤剖面调查或收集资料,对泥突沼泽湿地填写泥炭层厚度(薄层、厚层、超厚层)。如来源于资料,需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3、水环境要素调查
(1)调查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获取湿地水文数据,对野外重以获取或无法进行野外调查的。可以从附近的水文站和生态菌测站等收集,应注明该站的地理位置(经作度)。
(2)湿地水文调查
①水源补给概况
②流出状况:分为永久性、季节性、间歇性、偶尔或没有5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③积水状况:分为永久性积水、季节性积水、间歇性积水和季节性水涝4种类型。如数据来源于资料,注明资料出处。
④水位(m):地表水位包括年丰水位、年平均水位和年枯水位,采用自记水位计或标尺测量,或从水文站和生态站获取。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⑤蓄水量(湖泊、沼泽和人工蓄水㎡):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⑥水深(湖泊、库塘,m):包括最大水深和平均水深,从水利等部门获取有关资料。注明资料出处和年份。
(3)地表水水质调查
①pH值:采用野外pH计测定,对测得的结果进行分级。
②矿化度(g/L):采用重量法测定,对测得结果进行分级。g/L)
③透明度:采用野外透明度盘测定,单位为m,对测得结果进行分级。
④营养状况分级:将测得的透明度、总氮、总磷结果按照营养状况分级标准分级。
⑤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来表示。一般采用重铬酸钾法测定。
⑥主要污染因子:调查对水环境造成有害影响的污染物的名称,包括有机物质(油类、洗涤剂等等)和无机物质(无机盐、重金属等)。
(4)地下水水质调春
①pH酸碱度
②矿化度
③水质级别:执行地下水质量标准
4、湿地野生动物调查
(1)调查对象
在湿地生境中生存的脊椎动物和在某一湿地内占优势或数量很大的某些无脊椎动物,包括鸟类、两栖类、爬行类、兽类、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其中水鸟应查清其种类、分布、数量和迁徙情况,其他各类则以种类调查为主。考虑到各调查对象的调查季节和生境不同,湿地野生动物调查可以不在同一样地进行。
(2)调查季节和时同
水鸟数量调查分繁殖季和越冬季两次进行,繁殖季一般为每年的5一6月,越冬季为12月至翌年2月。
两栖类和爬行类调查季节为夏季和秋季入蜇前,
兽类调查与鸟类调查同时进行,以冬季为主,春夏季调查为辅
鱼类以及贝类、虾类等调查以收集现有资料为主,可全年进行
5、湿地植物群落调查
(1)调查方法
首先搜集调查地区的湿地遥感图、航片图、地形图等。无论是采用卫片还是地形图其比例尺不应小于1/10万。其次,搜集和了解湿地植物群落的基本情况,包括:建群种、群落类型(如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种群落)等、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是否受生态因子(如矿化度、盐度、高程等)梯度的影响等,如果这些资料缺乏,则需进行预调查。第三,以5万公顷的植物群落面积为基本单位,将所调查的湿地划为许多不同的调查单元,不足5万公顷的植物群落面积以5万公顷来计。最后,根据这些资料和每个调查单元的植物群落情况,制定调查的技术路线和方法。主要依据生态因子梯度是否明显影响湿地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和分布,将调查划分为3大类型。
(2)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
①样地和样方的布局
在每个调查单元内,以最长的直线样带为准,设置至少一条贯穿于调查单元的样带。用GPS按一定间距均匀布设样地,在每个样地范围确定1个调查样方的位置。
②样地数日的确定
根据建群种将调查单元内的植物群落分为三种类型: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群种群落和混合型群落(既有单建群种群落,又有共建群种群落)。单建群种群落:调查单元内只有一种单建群种群落的类型,样地数目≥15个:调查单元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单建群种群落类型,每种植物群落的样地数目≥10个。共建群种群落:每个调查单元内样的数日≥30个。混合型群落:每一种单建群种群落样地数目≥10个,每一种共建群种群落的样地数目≥30个。
③样方面积的确定
乔木植物:样方面积为400m2(20m×20m)(注:树高≥5m):
灌木植物:平均高度≥3m的样方面积16m2(4m×4m),平均高度在1—3m之间的样方而积4m2(2m×2m),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1m(1mx1m):
草木(或藏类)植物:平均高度≥2m的样方面积4m2(2mx2m),平均
高度在1一2m范围的样方面积为1m2(1mx1m),平均高度<1m的样方面积为0.25m2(0.5m×0.5m):
苔藓植物:面积0.25m2(0.5m×0.5m)或者0.04m2(0.2m×0.2m),
(3)生态因子梯度影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
①样地和样方的布局
根据影响植物群落最明显的一个生态因子梯度变化情况,在调查单元内设置高、中、低三个梯度:或者调查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梯度的个数:
在每一个梯度的范围内,设置一条样带。在样带内划分为单建群种群落、共建群种群落和混合型群落。
②样地布局、数日及其样方的确定
每条样带内样地布局、数目和样方的确定,与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调查方法相同。
③样方面积的确定
样方面积的确定同样参照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的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
(4)上述两种情况兼有的植物群落调查
在某一块调查湿地,生态因子梯度影响不明显和明显的植物群落都可能同时存在。这部分地区往往处于湿地的边界或是湿地内的“岛屿”等。在这些边界和岛屿的地方,物种多样性可能会比较特殊,必须列为调查的特殊“对象”。首先利用遥感图、航片图、地形图等资料将湿地划分为生态因子梯度影响明显和不明显的两种类型,然后再分别依照上述两种方法进一步调查。
(6)植物群落调查的季节选择
调查的季节应避开汛期,根据植物的生活史(生命周期)确定调查季节:
①生活史为一年的植物群落:应选择在生物量最高和(或)开花结实的时期:
②一年内完成多次生活史的植物群落:根据生物量最高和(或)开花结实的情况,选择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时期:
③多年完成一个生活史的植物群落:选择开花结实的季节:
③对只有复层结构的群落,主林层植物用来确定调查季节的依据。
(7)植物群落调查内容
①调查对象
包括4大类型的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紫类植物和首藓植物。
②生境
记录样方号、地理位置、地貌部位(坡向、坡位、坡度等)、土壤类型、水文状况(积水状况、淡水或成水等),
③群落垂直结构分层
如果植物群落在垂直结构上有多个层次(如乔木层、灌木层、草木层等),则需进行分层调查,即在乔木植物群落中随机设置一个灌木层或草木层的植物样地,按上述方法记录乔木层和灌木层或草木层的群落特征。
④物候期
对样方内主林层各种植物的物候特征进行逐一调查和记录。
⑤保护级别
根据国家和地方珍稀濒危植物物种名录,对调查的植物按保护级别分类记录,如特有种(应明确特有种的范围,属于全国特有还是省级特有)、罕见种、濒危种、
(8)生活力
将植物的生活力分为强、中、弱3级,根据湿地主林层植物的生长发育状况记录植物的生活力。
(9)群落属性标志
①种类组成
记录样方内每一高等植物的中文学名、拉丁学名及其科名:对于复层群落,记录时要分层进行:野外不能鉴别的植物种类,要采集标本鉴定。
②数量特征
乔木层和灌木层:多度、密度、高度、郁闭度、胸径等
6、湿地植被调查
(1)湿地植被调查内容
①湿地的植被面积及其占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各个类型的群落面积及其占湿地总面积的百分比等;
②对群落调查的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类植物和苔藓植物的科、属、种的名称、物种数进行统计和汇总:
③参照生态-外貌原则,按植物群落重要值的分析结果,依据附录中的《中国湿地植被类型表》,确定植被类型。名录中未包括的湿地植被类型,自行列入。
(2)湿地植被利用和破坏情况调查
以已有资料为主,充分搜集已有的研究成果、文献,结合访问,了解湿地植被利用和受破坏情况,在开展外业调查时进行现场核实。
7、湿地保护和利用状况调查
(1)调查方法
主要通过野外踏查、走访调查以及收集资料等方法获取。
(2)调查内容
①保护管理状况
②已有保护措施:包括已采取的各种保护措施、时间和效果等。
③是否建立自然保护区,如已建立自然保护区需要调查以下项目:
保护区名称、级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县级)、保护区面积、核心区面积,建立时间、主管部门、主要保护对象、主要科研活动等。
④是否建立湿地公园,如已建立湿地公园需要调查以下项目:
湿地公园名称、级别(国家湿地公园、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地方湿地公园)、面积、建立时间,主管部门,经营管理机构。
⑤主要管理部门
⑥土地所有权
⑦建议采取的保护管理措施
(3)湿地功能与利用方式
①湿地产品和服务功能:通过野外踏查和收集有关主管部门的资料,调查湿地生态系统所提供的以下主要产品和服务功能,并注明资料出处。
②湿地的利用方式:按照湿地的利用方式分类,通过野外踏查和收集资料等获取。
(4)湿地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状况调查
通过查阅主管部门的有关统计资料,以乡(镇)为基本单位,记录湿地范围内的乡(镇)名称及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包括乡镇面积、人口、工业总产值、农业总产值,主要产业。有关数据资料均以乡镇为单位进行收集。社会经济状况应注明统计资料年代。
8、湿地受威胁状况调查
以实地调查和资料调研相结合的方式,了解湿地的破坏和受威胁情况,重点查清对湿地产生威胁的因子,作用时间、影响面积,已有危害及潜在威胁,
(1)湿地受威胁因子;根据野外调查,访问和查阅有关资料确定,
(2)作用时间:通过访问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确定。
(3)受威胁面积:根据遥感资料和有关图面材料估算。
(4)已有危害和潜在威胁:对每个因子简要描述已有危害和潜在威胁。
(5)受威胁状况等级评价:根据调查的湿地受威胁状况,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给予每块湿地一个定性的评价值,受威胁状况等级分为安全、轻度和重度。
(四)辽宁省重要湿地图件编制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辽宁省湿地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管理条例》《地图审核管理规定》《辽宁省重要湿地确认标准》(辽林字〔2010〕16号)等法律法规要求绘制湿地范围分布图,用于存档与公示。
辽宁省重要湿地范围分布图以近期高分辨率的遥感影像为底图(参照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源要求),标注重要湿地范围,用不同色块标示出湿地类型,并在图幅适当位置以表格的形式标注各湿地类型的面积,用A4或A3彩色单面印制。
(五)最终成果文件
1、辽宁省重要湿地数据库(含湿地野外调查信息)
2、辽宁省重要湿地分布图
3、辽宁省重要湿地坐标表
4、辽宁省重要湿地更新项目成果报告